AIoT,物业物联网建设及发展方向

文/姚尚明 日新网
现任保利物业CIO。2000年进入物业行业,任职过企业新世界地产、竞优国际、思源集团、保利物业,从事IT管理工作至今。专注物业科技及社区创新互联。
今天跟大家主要讲的主题是关于物业公司物联网建设的经验,同时结合保利物业互联网建设状况做一个分享。
首先跟大家分享的是物业公司为什么要建设物联网。我相信这也是各位物业同仁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其实物业公司进行IOT建设主要是基于人财事物的全面的管控。大概是从零八年左右,物业公司开始频繁触网,也开始尝试各种信息化的建设。那么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连接关系来让我们的员工和业主,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建立一种连接关系。其实这主要在于人财事物四个方面。人的方面主要是包括像业主APP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小程序。通过业主端,建立完善了房产跟客户的一个基础数据库,同时把这些数据库的能力通过线上,让业主能够加入进来。在财方面其实主要是物业收费的电子化跟移动化,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整个电子支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那么在事方面主要是我们的日常的业务管理,现在大家基本上是把CRM和PMS结合起来,通过这些信息技术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而第四部分就是整个物联网的建设,目前也是国家对安全方面的加强手段,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对设备设施的管理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同时物联网的建设也成为了提升安全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今天的物业公司基本上是在完成了前面三个人、财、事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始关注对于物的信息化建设,这也是物联网在物业公司比较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方面,我认为是物业管理和服务中的基于给增值运营创收的需求。管理主要是降本增效,这是物业行业非常强烈的一个需求。由于物业本身就是服务型企业,让业主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是每一个物业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物业公司现在也越来越注重运营创收,希望通过场景化的管理,包括信息平台的应用,来实现物业公司的一些增值服务,创造更多收益。
当然在用户体验方面,随着物联网的建设,不仅能够给物业公司带来管理价值,同时呢也能够向社区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渗透,为业主持续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物业公司非常关注的一点。
其实真正核心就在于物业公司希望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套完善的持续性的服务保障能力,也能够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通过这四个方面,就是可视化、可控化、可管理化和可服务化,从而让我们的管理因为这些能力变得更加的高效。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物联网在行业内的一些建设,那结合我们保利自身的情况,也结合我们业内做的比较好的,像长城、绿城等等这些知名企业的建设情况,我们再做一个更深入的探讨。
其实行业内的信息化也已经经历了七八年了,很多物业公司已经做的非常的不错了。总的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分为两个类型,就是大物业公司和中小型物业。那么因为大型公司可能因为规模比较大,也具备了一定的演化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可能更突出一些,
包括万科、长城、绿城,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都纷纷利用第三方的平台,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自己在物联网方面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比如说长城物业,在物联网建设之前呢,其实也面临着很多跟今天大部分物业公司同样的障碍,比如说在统一管理上,难以形成统一设备授权,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欠缺谈判能力,对供应商过于依赖等等。所以长城物业大概从零八年就开始做信息化的投入,之前也跟很多供应商,做了一些智能楼宇的建设。目前,基本上已经把整个信息平台建设得相对比较完善了,从出入口到停车系统,从信息化系统到物联网的平台,再到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做的非常的完善了。这是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包括智能停车、智慧门径,也是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数据平台,能够实现对多家车厂的信息管控,这也是他们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地方,不仅能够给业主的出行带来便利,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降本增效的作用。
而绿城的建设也是非常扎实的,也有自己的科技公司——绿盟科技的支撑,建立自己比较完善信息平台,结合了人行车行一体化服务。目前建设的还是非常扎实和到位的。整体上绿城的信息化的建设,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而且也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说通讯、园区鹰眼的监控、智能寻根、智能导航、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检测等等,同时近些年绿城也在进行部分机器人服务的尝试。
在物联网建设上,保利物业相对还是比较保守的,做的比较早,但是比较倾向稳扎稳打。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项目的试点,就是先做好前期规划,在不同体量的社区做一些尝试,让物联网建设能够落地。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分析相关的建设成果,再开始一些区域化的尝试,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从一个小区到一片小区,最终去覆盖全国,来建设我们的智慧社区。从我们的企业性质出发,我们更加追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把提升物业服务效能作为主要目标,来构建我们的智慧社区服务。
那么针对物业物联网建设,我大概有这么几点体会。
智能运维这部分,主要是结合日常的一些巡检,包括设备、工区、装修、控制等,通过一些物联网技术的引用,将这些巡检从传统的人工方式,逐步过度到智能化的巡检方式。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巡检来降低人工的巡检频次,提升巡检的效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要跟企业自身的系统进行打通,这些设备的异常信息一定要能够通过数据接口及时反馈到我们自身的系统里,让员工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设备的异常情况。另外我们可以把业主生活中的关键节点,跟我们的服务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为业主提供舒适的、无感的服务。这一点是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够给业主和物业服务带来的非常大的价值。智能运维,只要能够实现设施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合理的响应,就能够让我们的管理智能化、高效化。
那如果想让我们的智能化更加智能,针对社区里面很多的设备设施,我们还可以让他场景化,并且自动的去执行这样一个场景。同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各种模式,让大量的设备能够集成起来,并且根据业主生活习惯自动运行,这样就会给业主带来非常好的体验。同时通过小区内的安防设备和智能识别社区,我们也可以对小区内的一些安全异常事件做到更精准的发现,更及时的干预和处理。总之,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联动,让我们的设备能够自主自动的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人员的参与度,做到自动化的管理。
在智慧通行方面,现在手机开门和人脸识别开门都是非常普及的技术了,那么各个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社区档次,选择不同的设备。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做到人行跟车行的合一,另外在选择人脸识别设备时要多对社区里后续的饮用进行深入思考。
还有就是智能家居,虽然这不是物业的核心业务,但是近些年成为了很多物业公司重点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上整体技术并不是很新鲜,但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在这方面,尤其是社区服务设施上能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结合物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很多公司也都在进行尝试。
最后就是协同智慧管理。之前提到的4个场景,不管哪一种场景,最终都会在里体现出来,当然,也会同步体现在我们员工的手机上面。通过数据层层分析,结合AI智能技术,能够及时把各种异常情况,给你进行提醒。另外,还可以和工单结合起来,显示一些异常的工单情况。这样就可以通过监控中心来进行及时的一个指派和处理,也能通过监控中心把社区的相关人员充分联动起来。

扫一扫,关注物业教育网微信公众号